湖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認定培訓機構

咨詢熱線:027-87746816

學校資訊

思特關注丨湖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等部門關于推動新型建筑工業化與智能建造發展的實施意見

更新時間:2021年09月14日 閱讀次數:820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綠色發展、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和國務院、住建部要求,湖北省研究出臺了《湖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等部門關于推動新型建筑工業化與智能建造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明確提出了推動新型建筑工業化與智能建造發展的總體要求、工作目標、重點工作、組織保障?!秾嵤┮庖姟肥钱斍昂徒窈笠粋€時期指導我省建筑業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政策文件。

原文文件:


鄂建文〔2021〕34號

各市、州、直管市、神農架林區?。ǔ牵┙ň?、發改委、教育局、科技局、經信局、財政局、人社局、自然資源局、生態環境局、交通運輸局、水利局、市場監管局、公共資源交易監管局,人民銀行武漢分行營業管理部、湖北轄內各中心支行、各直管市區支行,各銀保監分局、直管組: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6〕71號)、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部委《關于加快新型建筑工業化發展的若干意見》(建標規〔2020〕8號)和《關于推動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的指導意見》(建市〔2020〕60號)精神,加快推進全省建筑業工業化、數字化、智能化升級,促進建筑業高質量發展,經省人民政府同意,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以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為引領,以裝配式建筑為載體,以新型建筑工業化為抓手,以數字化、智能化為驅動,加大智能建造新技術、新產品在工程建設領域應用,培育全產業鏈融合一體的智能建造產業體系,全面提升工程質量安全水平,為建筑業轉型升級聚勢賦能。

二、目標任務

建立有效的新型建筑工業化與智能建造發展政策體系、技術標準體系和產業體系,建筑工業化、數字化、智能化整體水平顯著提高,創新引領能力大幅增強,競爭優勢日益明顯,實現建設工程項目短周期、減能耗、少污染和建筑高品質、高效益的目標。到2025年,培育建筑產業互聯網平臺5個,打造省級以上新型建筑工業化示范基地20個,建設省級以上新型建筑工業化示范項目100個。

三、重點工作

(一)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調整擴大裝配式建筑實施范圍和區域,嚴格項目立項、土地供給、規劃許可、施工許可、竣工驗收管控,保證項目落地。城市規劃區內新建公共租賃住房、棚戶區改造安置住房及政府投資的大中型工程等項目全面實施裝配式建造,新供應建設用地應按要求建設裝配式建筑。積極推廣裝配式鋼結構建造方式,推動公共建筑、基礎設施工程和居住建筑積極采用鋼結構裝配式建造。全面推廣應用預制內隔墻、預制樓梯板、預制樓板和保溫預制外墻板等裝配式部品部件。鼓勵建造A級以上裝配式建筑項目,倡導裝配式裝修。到2025年,全省新建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積達到30%以上,其中,武漢市達到50%以上,襄陽市、宜昌市及其他被認定的國家范例城市達到40%以上。

(二)加強標準化集成設計。推動項目前期技術策劃、規劃、設計、構件和部品部件生產運輸、施工安裝和運營維護管理。開展基礎共性標準、關鍵技術標準、行業應用標準研究,構建先進適用的建筑工業化及智能建造標準體系。建立省級部品部件與構件資源庫,完善設計選型標準與部品部件標準,編制集成化、模塊化部品相關圖集,實施建筑平面、立面、構件和部品部件、接口的標準化設計。應用數字化設計手段,推進建筑、結構、設備管線、裝修等多專業一體化集成設計,提高項目設計整體性,避免二次拆分設計,保證設計深度與質量符合生產和施工要求。到2025年,新型建筑工業化與智能建造標準體系基本建成,裝配式建筑普遍采用資源庫中的標準構件與部品部件。

(三)加快智能裝備更新改造。支持現有裝配式生產基地實施裝備改造升級工程,研發應用各類先進制造設備。引導新建生產基地引進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制造設備、制造系統及大型成套技術裝備,采用智能化生產線。鼓勵科研機構、先進裝備制造企業參與智能建筑機器人和智能控制造樓機及一體化智慧工地施工設備研發、制造和應用,提升施工機具的性能和效率。

(四)推進綠色建造。探索建立綠色建筑技術體系,對照“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推廣建筑業低碳利用技術、可再生能源建筑高效利用與儲能技術,推動被動式建筑發展,推行工程建設項目全生命周期綠色建造。引導企業建立精益建造管理標準體系,推動精益建造。推廣應用低碳建造工藝、技術,推行綠色施工。推動建立建筑業綠色供應鏈,發展安全健康、環境友好、性能優良的新型建材,推廣應用集保溫、防火、降噪、裝飾等功能于一體的墻體自保溫建筑節能結構體系。推動裝配式建筑優先采用綠色建材,支持裝配式建筑構件和部品部件申報綠色建材產品認證,研發具有地域特色的建材產品,提高城鎮新建建筑中綠色建材應用比例。實行建筑垃圾集中處理和分級利用,積極推廣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技術和裝備,提高建筑垃圾綜合利用水平。

(五)推進建筑信息模型(BIM)全過程應用。推進基于BIM進行勘察數值模擬、空間分析和可視化表達,普及應用BIM進行設計方案的性能和功能模擬分析、優化、繪圖、審查,以及數字化成果交付、可視化溝通和存檔管理,提高設計質量。統一工程建造環節數據標準,集成工程制造各類軟件及應用,搭建統一、開放的BIM數據交換平臺,開展多專業、全流程的數據共享和協同,提高工程建設質量和效率。建立基于BIM的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信息系統,拓展部品部件生產、現場施工、裝配式裝修、運維等應用場景。將應用BIM作為項目申報省優國優工程等相關獎項的重要條件。政府投資的1億元以上市政基礎設施項目、3萬平方米以上的公共建筑和裝配式建筑應采用BIM技術,鼓勵房地產開發項目采用BIM技術。

(六)建立建筑產業互聯網平臺。發揮“智慧住建”大數據分析平臺作用,建立建筑產業互聯網管理服務平臺,為行業管理應用提供安全可靠的數據共享。建立行業電子商務平臺,支持行業骨干企業構建“互聯網平臺+建筑工業化+科技金融”的跨行業、跨領域協作體系,引導各方參建主體和各類供應商入駐平臺,整合企業需求與工業產品供給信息,提升供應鏈協同水平和建筑行業全產鏈資源配置水平。建立工程總承包項目建造平臺,優化項目管理組織架構、工作流程及信息流,建立估算、報價、費用及進度管控體系,完善商務管理、資金管理、財務管理、風險管理等信息系統,實現全過程數字化交付和全生命期信息共享。

(七)培育智能建造產業體系。加快培育具有智能建造系統解決方案能力的工程總承包企業,統籌建造活動全產業鏈協作,逐步形成以工程總承包企業為主體、其他技術供應商深度參與的開放型產業體系。發揮行業協會、企業聯盟作用,引入建筑業互聯網企業、系統集成企業、軟件開發企業、智能裝備制造企業,協同推進智能建造產品研發、技術攻關和集成應用,構建完整有機的融合型產業體系。支持研發自主知識產權的系統性軟件、建造技術,開展集科研開發、產品生產、應用展示、技能培訓等功能的產業園區建設,加快形成智能建造創新型產業體系。

(八)加強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支持“產學研用”等單位聯合建設具有技術開發、成果轉化、技術服務等功能的國家和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強重點領域技術研發,推動BIM、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工程建造技術的深度融合,開展智能建造、智慧運維關鍵技術和裝備應用研究。加強成果轉化運用,引導企業依托項目開展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編制新型建筑工業化技術產品和科技成果推廣目錄,引導推廣應用,培育新型建筑工業化示范基地和項目,強化示范應用。

(九)創新組織監管模式。建立大數據輔助科學決策的“互聯網+”市場監管機制。采用新型建筑工業化和智能建造的裝配式建筑項目推行工程總承包組織模式和建筑師負責制,鼓勵設計單位提供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建立健全與工業化生產、智能建造相適應的工程審批、質量安全監管機制,完善配套的工程計價依據和規則,制定或調整裝配式建筑和信息技術應用補充計價依據,做好部品、部件和智能設備臺班等市場信息價格的采集、審核和發布工作。試點推進BIM報建審批和施工圖BIM審圖模式,完善數字化成果交付、審查和存檔管理體系,推進與城市信息模型(CIM)平臺的融通聯動,提高信息化水平。

四、組織保障

(一)加大政策支持。采用新型建筑工業化與智能建造的裝配式建筑工程項目,可按照技術復雜類工程進行邀請招標。對符合裝配式建筑評價標準的房地產開發項目,允許將預制構件投資計入工程建設總投資額,納入進度衡量,并給予容積率獎勵、提前預售、降低預售資金監管比例、適當放寬公積金貸款條件和提高公積金貸款額度等政策支持。合理調整應用BIM設計取費標準,適度增加BIM、工程數字仿真、數字檔案、智慧工地等施工技術措施費。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積極探索多元化綠色金融支持方式,對達到綠色建筑星級標準的新型建筑工業化項目給予綠色金融支持。加大財政資金扶持力度,落實已出臺的建筑業相關扶持政策,支持我省新型建筑工業化與智能建造宣傳推廣、產業互聯網平臺建設、技術與產品研發、標準規范制定、建設科技創新、國家級與省級產業基地及示范項目獎勵。

(二)加快人才培育。探索和建立新型建筑工業化及智能建造人才引進培養機制,加強高層次管理人員的培養和儲備。引導建筑類高等院校和職業技術學院增設新型建筑工業化和智能建造相關專業,鼓勵企業與大專院校共建專業學院、部系和實習實訓基地,培養專業技術人才。規范裝配施工等關鍵崗位工人技能培訓和持證上崗工作,探索開展智能建造新興職業(工種)建筑工人培養,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建立首席技師制度、勞模和工匠人才(職工)創新工作室、技能大師工作室和高技能人才庫,豐富高技能人才供給、集聚路徑。鼓勵骨干企業和科研單位依托重大科研項目和示范工程,培養一批領軍人才、專業技術人員、經營管理人員和產業工人隊伍。

(三)加強宣傳推廣。建立集政府、媒體、企業、行業協會與公眾“五位一體”的聯合宣傳培訓機制,定期開展新型建筑工業化及智能建造領域的政策宣傳、技術指導以及成果推廣,強化業內交流與合作,向社會推介優質、誠信、放心的技術、產品和企業。建立新型建筑工業化和智能建造建筑體驗中心和宣傳教育基地,讓社會公眾親身體驗新型建筑工業化對提升建筑品質、人居環境質量的作用,提高公眾對新型建筑工業化成品住宅的認知度及認同度。加強跨地區跨領域交流,推進開放合作,營造智能建造健康發展的良好環境。

湖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

湖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湖北省教育廳

湖北省科學技術廳

湖北省經濟和信息化廳

湖北省財政廳

湖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

湖北省自然資源廳

湖北省生態環境廳

湖北省交通運輸廳

湖北省水利廳

湖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湖北省公共資源交易監督管理局

中國人民銀行武漢分行

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湖北監管局

2021年9月2日


使用賬號登陸
忘記密碼
沒有賬號?請注冊思特網校
使用手機注冊
請輸入與本人身份證對應的姓名
必須輸入有效手機號
必須輸入本人有效身份證件
請輸入,長度為8—16個字符
請輸入,長度為8—16個字符
請輸入,您現在工作的所在單位

獲取短信驗證碼

已有賬號?登錄到思特網校
重置密碼

獲取驗證碼

亚洲 自拍 另类小说综合图区